中乙2025联赛青岛中能
朋友们大家好,本篇文章主要针对中乙2020联赛青岛中能进行分享,同时也会解答的相关问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下面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中乙2020联赛,作为中国足球三级联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无数球迷的期望与梦想。青岛中能在这一赛季中,凭借顽强拼搏的精神和精湛的技艺,赢得了广大球迷的喜爱。本文将围绕青岛中能在2020赛季的表现,展开深入剖析,探寻这支队伍砥砺前行的动力与方向。
一、青岛中能2020赛季概述
1. 赛季成绩
在2020赛季中乙联赛中,青岛中能取得了X名的好成绩,较上一年度实现了跨越式提升。球队在比赛中展现了良好的整体实力和战术执行力,赢得了众多球迷的赞誉。
2. 球队阵容
本赛季,青岛中能在引援方面加大投入,引进了一批实力派球员。在球队阵容方面,既有经验丰富的老将,也有潜力无限的新星,为球队注入了新鲜血液。
3. 教练团队
青岛中能本赛季聘请了一位具有丰富执教经验的教练,他带领球队在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教练团队注重球员的培养和战术打法的研究,为球队在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基础。
二、青岛中能砥砺前行的动力
1. 球迷支持
青岛中能在2020赛季取得了优异成绩,离不开广大球迷的支持。球迷们为球队呐喊助威,成为球队前进的动力。在比赛中,球迷们的热情感染了每一位球员,让他们在赛场上更加拼搏。
2. 球员精神
青岛中能球员在比赛中展现出的顽强拼搏精神,是球队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面对困难,球员们毫不退缩,勇往直前。正是这种精神,让青岛中能在2020赛季取得了突破。
3. 管理团队
青岛中能的管理团队在球队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注重球队文化建设,提高球员综合素质,为球队在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青岛中能未来展望
1. 深化青训体系建设
青岛中能应进一步深化青训体系建设,培养更多优秀球员。通过青训体系的完善,为球队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储备。
2. 提升球队整体实力
在引援和球队建设方面,青岛中能应继续加大投入,提升球队整体实力。在比赛中,充分发挥每一位球员的优势,实现战术层面的突破。
3. 拓展市场合作
青岛中能应积极拓展市场合作,提高球队知名度。通过赞助商、合作伙伴等多方渠道,为球队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青岛中能在2020赛季中乙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球迷们带来了欢乐。在新赛季,青岛中能将继续砥砺前行,为我国足球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共同期待青岛中能在未来的比赛中,创造更多辉煌!
青岛中能是怎样沦落到中乙的
青岛中能三年内连降两级,从中超到中乙,可以说有内因也有外因,但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内因——俱乐部内部的问题是导致这支球队快速沉沦的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青岛中能不同于同省对手山东鲁能背后是财力雄厚的国企集团。作为私企,中能集团近几年来的效益不好,也就导致了对于球队的投入减少。这样一来,中能只能以卖球员来缓解自身的财政状况。按理说,中能这样的小球会卖球员很正常,但他们的青训能力却跟不上卖球员的脚步,卖了郑龙、刘健、邹正和宋龙等一众有实力的球员后,剩下的球员却弥补不了他们走后的空缺。
再一个,从刘健转会恒大就能看出中能在球员续约方面的不职业,球员合同到期后不是积极续约而是一拖再拖,这才导致了恒大捷足先登。尽管阴阳合同在中国足坛很常见,但这种不受法律保护的合同还拿出来作为证据打官司就是中能管理层的错了。
此外,中能的很多决策都让人看不懂。高层与队成绩还算不错的张外龙矛盾重重,处处给韩国人制造困难,这才有了张外龙炮轰俱乐部经理的一幕。
所谓外因,其实也简单。近几年青岛黄海慢慢崛起,上赛季更是排名中甲第三差点冲超。这样一来,无论是政府的扶持力度还是当地球迷的支持都在慢慢向黄海倾斜。在我们的联赛中,政府的扶持是俱乐部非常看重的。举个例子:2013年,由青岛市政府投资为中能建设的虎山训练基地完工,但中能想要入住时却受到了青岛足协的阻拦,双方协调了很长时间才解决了此问题。
4月8日,2017赛季中乙联赛就将开战,青岛中能能否解决内忧外困重返中甲?让我们拭目以待。
青岛中能为什么会「四年从中超到中乙」
我的回答内容引自虎扑体育论坛,感谢原作者在论坛的分析。其实这些问题很早就显现了,只是成绩掩盖了问题。当成绩不佳找原因的时候,所有问题就被放大了,细细看来就是这些问题导致了从中超到中乙。
投入为零,卖血求生用错方式方法
近年来,中能队屡屡的卖血求生很大程度上一个原因是背后财团中能集团的盈利能力不断下降。近年来在于传统实业上,很多企业举步维艰,而中能集团的主营项目一直是电缆制造,但该行业的利润正在不断降低。这几年来,中能屡屡将目光投向了其他行业领域,步入21世纪后,中能集团就开始慢慢进行战略部署上的调整,涉足于一些全新的领域,比如火热的房地产领域和新能源领域。而启动其他领域的代价就是需要足够的资金轮转上的支持,而中能队在集团的利益面前不得不忍痛割爱,通过卖球员的方式来减小生存压力。
但是中能队的卖人政策让人费解,要么不卖,要卖只卖核心。谁还记得中能队曾经的神奇四侠呢?曲波,姜宁,刘健,郑龙,“波宁健龙”是岛城球迷给他们的爱称,同时也是中能球迷心中永远的痛,因为他们早已离开青岛中能,追逐更高的目标。“小庙难留大佛”,球迷们总是这样安慰自己,但他们比谁都清楚,这些人原本可以为青岛贡献更多。
然而,可耻的不是中能卖人,而是中能已经无人可卖!究其原因,是因为中能管理层在这条路上被利益蒙蔽双眼,心急火燎,只要价钱合适就能仓皇出手。2013年中能队郑龙加盟恒大就是很好的例子,在郑龙是核心的情况下,替代者马磊磊和王秀福,培养的结果却是难堪大用。然而,这样被动的局面下,中能并没有打消兜售郑龙的念头,反而爽快的将他卖给恒大,最终导致了球队降入中甲。然而,这次的教训依旧没有惊醒中能队,刘健和邹正的离去使得本就脆弱不堪的中能阵容雪上加霜,本赛季刘震理和宋龙的离开,只不过是长此以往卖血造血不平衡状况下,压死中能队的最后一根稻草。
抛开所有问题不谈,导致中能自由落体的最直接原因,还是球队自身实力不足。曾经引以为豪的青训体系也已经多年没有涌现出优质新人。受困于财力和驻地问题,中能虽然有完善的梯队系统,但始终无力组建青训基地,导致诸多低年龄段梯队处于“散养”状态,无法保证训练质量;再加上基层教练员待遇低下且业务水平良莠不齐,更无法保证其参与青训工作的热情。当最后一滴血洒在岛城,球迷还有对这支球队还能有多少期待呢?
管理混乱,怨妇撒泼众叛亲离
青岛中能队让人失望的不仅是管理层制定的让人啼笑皆非的卖血政策,在管理上的落后和缺乏经验体现在各方各面,出尔反尔,信誉扫地,和各个俱乐部之间关系矛盾重重是中能队管理层给人最深刻、最不堪的印象。
关于中能队管理上负面的新闻层出不穷,我也不一一赘述。我这里也就提一下中能降级后最有名的“刘健案”。
从球员流通上看,我们很容易可以发现,中能和恒大之间的球员输送很密切。2011赛季,姜宁加盟恒大帮助球队登顶成功;2013赛季二次转会期间,核心郑龙的加盟恒大在当时被媒体誉为乔老板舍身为恒大冲击亚冠保驾护航的做法。因为在那个赛季中,恒大是中超唯一进入亚冠八强的队伍,媒体无一例外的将恒大比作为中国足球荣誉和希望的象征。所以郑龙的转会得到了舆论一致的拍手叫好,而乔伟光也很享受这段搭上恒大顺风车的日子,一时间风头无二。但实质上,关于恒大和中能之间的球员流动,并不仅仅是表面上乔伟光为许家印两肋插刀这么简单,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中能集团作为民营企业,政府背景比较贫乏,而乔伟光意图进军房地产行业,势必要同地产界龙头老大恒大打好关系。这也是为什么郑龙在收到当时贵州人和等其他球队更高报价时,毅然决然的选择后来加入争夺的广州恒大队的主要原因。
然而好景不长,在2013赛季降级后,不知悔改的中能队如预期想要把刘健运作到恒大。然而爆出的刘健阴阳合同的事件却把青岛中能推上了风口浪尖。
刘健案的根源其实就是阴阳合同,而阴阳合同当初就是各俱乐部为了应付足协限薪令,恶性争夺甚至限制球员的产物。阴阳合同本是当时足球业界常事,外界虽报道过很多例子,但始终知之甚少。大家都是明面上一套背地里一条,足协关于这事儿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中能毕竟是”中超楷模“,大义在前,需翻脸不认人。
2014年1月3日,恒大官方宣布刘健以自由身加盟。然而,当晚中能队发表声明,坚称刘健和中能的合同到2017年1月1日才到期,恒大签下他违反中国足协转会相关规定,中能俱乐部坚决不同意其转会。刘健本人则表示,自己从未与中能签过任何续约合同。自此,刘健彻底与中能撕破脸面,”阴阳合同“的毒瘤顽疾终于浮现在公众的视野之中。
中能当初和刘健签订的其实就是阴阳合同,一份在中国足协备案,2013年12月31日到期,另一份是俱乐部实际执行的,2014年1月1日到期,两份合同都没有任何续约条款限制。刘健公布的两份合同中,在足协备份的合同中刘健年薪是80万基本工资加20万绩效工资,而另一份合同年薪是260万。
而后足协认定刘健为自由身,但青岛中能依旧屡败屡战,不依不挠,在明知有阴阳合同的情况下,拒死不承认,找出各种理由为自己说理。最终,中国足协已做出最终判罚,罚款40万元,扣除联赛积分7分。而中能依旧一副大义凛然的态度:必须不能接受,必须维权到底。
从结果上看,中能队揭露了中国足球行业的潜规则,变相的推动了中国足球的发展,当记首功。但中能管理层啼笑皆非的处理方式让人无话可说,自己捅出的阴阳合同自己却不承认。这就好比学生在考试途中当着老师面作弊,但却拼死抵赖,实在让人无法理解。更可怕的结果并不是刘健的自由身离去让中能遭受了转会费上的损失,而是中能队得罪了自己苦心运营良好关系的广州恒大队,也得罪了中国足协和其他的俱乐部。自此之后,中能队沦落为众矢之的,球队的境遇越发岌岌可危。
中能管理层的无脑是自上而下的,让我们回顾2013年青岛中能降级的赛季。众所周知,从甲A时代起,青岛颐中(青岛中能前身),天津泰达,上海申花这三支球队的关系就非常好,他们在休赛期经常一起到上海天津青岛组织集训和热身赛,甚至还举办”上青天杯“这样一个小型赛事来切磋球技。
但降级的中能在最后一战中把矛头对准了”好基友“天津泰达,在最后一轮中,中能原本打平就能保级的情况下,0-1不敌中超有名的”铁面判官“北京国安,而在另一场比赛中,亚泰1-0力克辽足。最后青岛中能1分之差,惨遭降级。降级的中能不但没有检讨自身实力问题,反而自认为成了受害者,指责第28轮长春3-1天津的那场比赛是兄弟球队狙击保级对手失败,是一场默契球,甚至乔伟光亲自上京找足协“讨说法”,全然忘了泰达在两场对阵中能的比赛中双双告负,并”贡献“6粒失球,当时就有人评论中能这是“狗急跳墙”的做法。因此,当中能最终降级,并一如既往地出来埋怨足协不作为、辽足踢假球时,舆论不再同情青岛中能,而是直指中能输球输人,自此,中能在其他俱乐部的眼里成为了信誉扫地的典型。
如今,中能受困于疲软的战绩,重返顶级赛场任重道远,与申花泰达的”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剧情看起来似乎已遥不可及。
迷之换帅,第12人倒戈相向
中能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他的主帅选择,这里就必须提到两位关键人物:卡夫季奇和张外龙。
张外龙在中能两次被下课让人难以理解。2011年,张外龙第一次执教中能,月薪也仅有3000美元出头,但张外龙缺争气,带着中能一路冲到中超第六的位置,并且双杀”山东德比“对手鲁能,让常年饱受“欺压”的青岛足球出了一口恶气,张外龙也成为了青岛球迷眼中的神人。因此,当2011赛季结束后,中能和张外龙开启续约谈判后,张外龙要求年薪翻倍、奖金分配权和引援决定权等诸多权力,但这令中能难以接受。在中能,奖金分配权一直被中方教练组把持,而引援则由俱乐部高层负责,主教练只能被动接受。最终,中能放弃与张外龙续约,而韩国人不得不转投大连阿尔滨的帅位。
2012赛季中能深陷保级泥潭,中能不得法只能重新启用神奇主帅张外龙,并给予了韩国人他想要的教练权利,后者也成功帮助中能保级。2013赛季开始阶段,中能高歌猛进,前八场4胜3平1负,中段联赛过后,青岛中能积21分排名第5,仅落后北京国安2分,大有冲击亚冠资格之势头。但好景不长,主教练张外龙与中能管理层的矛盾再次爆发,迂腐的管理者与野心勃勃的教练之间势必有着激烈的冲突,而这样的情绪直接被带入到比赛之中,中能连战连败,8月,中能单方面宣布解约张外龙的职务。球迷一边倒的声讨和指责声中,换帅也无法唤回球队的斗志,最后惨遭降级。值得一提的是,齐鲁德比大战中,鲁能球迷和青岛球迷共喊”张外龙“的情景着实让中能俱乐部感到尴尬
来到中甲的中能作死的本性依然没有改变。如果说2014赛季因为被扣除7分而丧失冲超主动权还情有可原。但2015赛季中途架空卡夫季奇则让人感到绝望。2015赛季中,卡夫季奇执教青岛中能,前10轮比赛,中能队抢得21分,到第17轮1-0战胜同城死敌青岛黄海队后,中能仍位列积分榜次席,冲超形势一片大好,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中能宣布助理教练斯坦季奇成为球队执行教练,原主教练卡夫季奇被降至技术顾问,而中能队如外界”预料“的一般先是一波五轮不胜仅收获2分,此后主场3:2战胜湖南湘涛,但接着又是一波1平5负的六轮不胜……2015赛季战罢,中能交出的战绩是11胜8平11负、积41分排名第七。
当然这样让人匪夷所思的换帅举动引起了中能球迷的不满,而卡夫季奇在接受采访时候的一些话更是让人浮想联翩。斯洛文尼亚媒体询问卡夫季奇中途被架空一事,卡夫季奇表示:“这很难解释,可这就是事实,但我并没有因为这件事与任何人发生冲突。我无法改变什么,这个决定是中能高层做出的。但是,我们最终分手是正确的。拜托,我不能说是什么导致球队变糟糕,因为我得到了报酬。”
这样好似拿了封口费一般欲言又止的样子,使得一时间流言飞起,中能队半程成绩太好导致球队发不出赢球奖金成为了共识,因为在此之前,中能已经多次曝出欠薪丑闻。但球迷们指责的声音也并没有影响到中能俱乐部的决策者们。就这样,一次又一次,中能用自己不明所以的举动驱散着忠诚的球迷。
而在本赛季熟悉的剧情再度上演,前八轮中能4胜1平3负,这个成绩尽管冲超看起来有些难度,但保级应该无忧无虑。但现实又给了青岛中能球迷响亮的耳光,随后的18场比赛中,中能”不可思议“的仅仅获得2场胜利。青岛球迷戏谑道,不敢去回忆当时降级时候乔伟光痛哭流涕拍着胸脯喊杀回中超的情形,因为有点惭愧。而到了如今的生死关头,无助和绝望弥漫在所有中能球员和球迷心中。
总结
很长一段时间内,中能内部流行的一句话就是"球迷懂什么"。球迷确实都不懂,不懂中能为何卖核心,不懂中能为何炒教练,不懂中能为何不倾听球迷意见。但到了现在,正视眼下的中能队,除了橙衣白袍的球迷依旧在天泰之上为中能呐喊助威,不离不弃,曾今的青岛队还剩哪些呢?
青岛球迷并不幸运,他们总是在一次又一次不满之中踏进天泰体育场陪伴球队咽下失利的苦果,
他们也许会幸运,可能下赛季青岛将会有另一支球队代表这座足球城重返中国顶级联赛的赛场。
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
从来只见新人笑,有谁怜悯旧人哭?
如今的中甲赛场上,两支青岛队遭遇了冰火两重天的境地。但在青岛德比中,濒临降级的青岛中能队到场的球迷依然不输冲超在望的青岛黄海队球迷。
但当这赛季结束后,青岛球迷的阵营又会是怎样的一副情景呢?
所谓天作孽,犹可生;自作孽,不可活。
对球迷而言,他们愿意去追随一支向死而生的球队,去追随一支成绩不理想仍敢打敢拼的球队。
但让他们去追随一支浑浑噩噩混吃等死的球队,去追随一支不求上进丢失灵魂的球队真的很难。
青岛德比中,很多黄海球迷喊出了“中能降级!中能解散!”的口号,对他们而言,他们也曾经热爱过青岛队,现在依旧热爱着青岛足球。
但哀莫大于心死,球迷的耐心也是有限的。
曾经的青岛球迷用尽全身力气去追随中超不死鸟,
而如今,这只不死鸟需要用尽全身力气飞回球迷的怀抱,
我们也只能祝福
青岛中能队,好运!
内容引自虎扑体育。其实这些问题很早就显现了,只是成绩掩盖了问题。当成绩不佳找原因的时候,所有问题就被放大了,细细看来就是这些问题导致了从中超到中乙。
中甲和中乙的八大知名前国脚,他们在2020年表现如何
很多球员,在黄金年龄段成为国家队常客,也曾屡立战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很难适应中超级别的联赛,目前只能在中甲和中乙级别的联赛效力。2020赛季,他们表现如何呢?
2010年的东亚杯,国足表现非常惊艳。而刘建业也入选了那届名单。并在对中国香港队比赛中贡献一次助攻。此后刘建业一直在江苏效力,并一度成为球队队长。但在后腰位置上,从张晓彬到田依农,江苏苏宁新人层出不穷。刘建业也慢慢淡出了主力位置。本赛季,他被继续租借到了中甲的泰州远大,坐稳了主力位置,也成为了更衣室领袖。丰富的联赛经验也帮助这支新军杀入了争冠组。
杨昊年少成名,20岁即坐稳了北京国安的主力位置,在2009年也被高洪波相中,首次入选了国家队。2017年杨昊加盟了还处于中甲的陕西大秦之水,也书写了一部老兵新传。今年37岁的他更是为球队贡献了4粒进球,成为了陕西大秦之水的头号射手。
2005年,18岁的崔鹏就在山东鲁能的亚冠比赛中表现惊艳,也被寄予厚望。他后续的发展却远远达不到球迷预期,其体重更是让外界叹息其职业素养。但今年加盟昆山FC,与前队友高尧相逢后,崔鹏又焕发了第二春,在攻防两端都有出色的发挥。在与梅州客家的关键战役中,崔鹏更是攻入全场唯一进球,帮助昆山FC夺得中甲季军。
1982年出生的曹添堡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在长春亚泰。也凭借其联赛的优异表现,得到了国家队的青睐。而如今他伴随成都兴城从中冠一直走到了中甲,前年更是捧得了中冠金靴。不过在引进前场外援后,这位老将的上场机会并不多,今年只有1次出场机会。
15年前,姜宁就已经是中国足坛的超级新秀了。去年受恩师殷铁生的召唤,姜宁来到了还位于中乙的泰州远大,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帮助球队冲甲。这样好的状态,想立足高级别联赛并不成问题。但今年,姜宁却出人意料回归了梦开始的地方,青岛中能。他立志要帮助球队升级。
破韩英雄,任意球绝杀高卢雄鸡,年少时,邓卓翔是如此星光灿烂。但随后他的职业生涯直线坠落。受伤病影响,30岁不到,他就已经无法在顶级联赛立足。不过回到了家乡球队武汉三镇的邓卓翔似乎找到了一点感觉。冲甲附加赛一传一射,帮助球队顺利升级。
从四川全兴到四川九牛,漂泊多年后,汪嵩再次回家了。不过或许是主教练李毅的战术体系问题,上赛季在江苏苏宁还宝刀不老的汪嵩本赛季状态下滑明显。赛程的密集也让这位老将有点力不从心。不过在许多四川球迷心中,汪嵩这样的老全兴远远超过其竞技意义。下赛季,他还将起到以老带新的作用。
早在20年前,宋振瑜就已经在四川全兴队有过联赛出场。2010年南非世界杯预选赛,他更是力压宗磊成为了国足首发门将。不过由于杨智,王大雷等后继者的崛起,他慢慢淡出了主力位置。但在各级联赛中,宋振瑜依然发挥出色。如今40岁的他也并没有退役想法,在陕西大秦之水,宋振瑜本赛季有2次出场机会。
中乙2020联赛青岛中能和的介绍到此为止,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