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记五十年代末,北京椿树整流器厂(北京京仪椿树整流器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在当时北京市政府及主要领导的直接关心下,在一机部北京电科院六室(现西安电力电子研究所前身)帮助下成功地批量制造整流管、可控硅(晶闸管)以及直流电源设备,是中国的第一家生产电力电子产品企业,至今已有五十多年历史。历史上,曾是国内整流器行业中排名前六名的“六大家”企业之一,历时数十年之久。这六家企业至今有的倒闭、有的改行,唯北京京仪椿树整流器有限责任公司不断发展并在行业中享有盛誉。
谈到北京椿树整流器有限责任公司建厂早期的历史,感慨万千!
1958年大跃进,北京宣武区椿树街道办起了一家椿树半导体厂,做玻璃壳检波用的半导体锗二极管,这是北京市第一家半导体厂。1960年在北京市政府主要领导协调下,与西安电力电子研究所前身,当时的一机部北京电气科学研究院六室,简称“电科院六室”,结成协作伙伴。当初选协作单位时,电科院提出的必要条件是:要有制造半导体器件的基础。于是选中椿树半导体厂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不久,椿树半导体厂改名为椿树整流器厂,开始了它的新的历程。
(以下图片均为上世记六十年代末在椿树整流器厂拍摄)
当时,科研单位要下基层、下工厂,把科研成果变成生产力,是党的号召,是一股强劲的社会潮流。电科院帮椿整厂上马生产整流管、可控硅,从厂房、设备到工艺、图纸,人员培训都是无偿的,也是无私的。椿整厂分批派人员去电科院六室学习;电科院也派资深科研人员下厂传授指导。从此,椿树整流器厂成了全国知名的中国第一家生产电力电子器件的工厂。
1960年上马时,只有二十几位家庭妇女、三间民房。靠着信念和顽强意志,努力学习实际操作技艺,硬是做出了第一只整流二极管。于是,二十六个半家庭妇女创建椿树整流器厂的故事在北京大街小巷里流传开来。
到1965年,椿整厂已有一定规模,有五个车间、三百多职工。能生产二十多种规格的硅整流元件和可控硅元件、上百个品种的硅整流设备。更值得一提的是几年实践使各级领导懂得了尊重科学、重视技术的重要性。在职的大学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已达六、七十人,其中相当多的已成了部门的领导。技术人员在厂里普遍的尊称是:老师!
那时,硅整流管和可控硅应用已基本普及,它技术上的优越性也为各行各业所认可,使用量越来越大,有供不应求的趋势。椿整厂的产品尤其受人欢迎,曾一度出现买椿树产品必须有经委批文的局面。销售科内挤满来客、接待不过来是常事。
看到可控硅如此热火,全国各地争先恐后相继上马,要求来椿树整流器厂学习的单位排不上队。当然,我们的态度一定是:热烈欢迎!还要毫无保留地教会对方最新技术,而且是无偿的,分文不取!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友好邻邦朝鲜派来的学习“代表团”有五、六十人之多、时间长达两、三个月。
别看椿整厂厂房简陋、设备多为自制,但历史上新产品、产品技术水平、功率半导体工艺创新、在行业中始终占领先地位。例如:
自研发产品有:大功率硅雪崩整流管、大功率可控硅、可关断可控硅、旋转整流管、中频电源、特大电流电解电源等。创新的工艺有:废除用贵金属“金”的双扩散工艺、球面磨角工艺、陶瓷管壳烧结工艺、铜底座冷压成型工艺等。在设备方面有:高真空大型烧结炉、全动态测试台、电渗析高纯水制水设备等。
离开上世记六十年代末已经四十多年过去了。社会在发展,技术在进步。我们回头看往事不单纯纪念创业时的青春火热时光、怀念共同奋斗的伙伴。我们还要和过去比一比。拿现在的眼光看过去,那过去肯定是落后的。但拿过去的眼光看过去的椿整厂,它并不落后,与外国相比它也不落后。这是为什么?而今,我们要看明天,希望明天的椿树整流器有限责任公司更兴旺、更辉煌、更发达!无用置疑这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