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深耕中国制造20年 我们却只关注了她的“段子”

  每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格力掌舵人董明珠总是那个无处不在的“话题女王”,有人戏称她为董小姐,有人尊称她为董姐。有董明珠的地方,就会有说不尽的话题,无论谈什么。

  这两日,接受媒体采访的董明珠,恐怕都会不厌其烦的解释那个老话题,董明珠与雷军,到底怎么聊,又在聊什么?从最初两会上二人比邻而坐,到舆论不断烘炒,再到格力手机与小米手机。事实上,舆论似乎也喜欢心直口快的董明珠点评各大经济风云人物,尤其是互联网人物。

  事实上,这仅是董明珠身上微乎其微的一个方面。董明珠对自己的定位,再清晰不过,她是象征中国制造的一名成员,首先是中国制造业的一份子。自2003年的十届人大开始,至今已经连续履职13年全国人大代表的董明珠,几乎每年都会提与中国制造相关的建议或议案。

  1990年,董明珠加入格力,至今26年。这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女人,从早期丧夫,独自与儿子辛苦为伴,到一往无前开创格力安徽、南京等地区销售新天地执掌格力经营部,从格力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格力掌舵人,董明珠一贯坚持工匠精神,更在此基础上不断开创新局面。她关心中国制造的前景,并努力打造维护中国制造的尊严。

  董明珠是一名公众人物,不可避免会成为话题人物,但她更多的是在操着一份中国制造业的心。格力手机消息爆出后,很多人都在以诧异的眼神看待她,甚至用戏谑的口气,觉得这几乎是个玩笑。

  事实上,几乎所有互联网人士都已经意识到,手机将成为移动互联的一个重要接口,而智能生活化通过手机端,最容易实现并升级原有智能家居的水平。既然格力在空调等制造业方面已经取得绝对优势,生产智能化、自动化成绩斐然,在向智能家居布局的过程中,格力手机则极有可能使格力借助自身制造,就彻底完成智能家居的全产业链。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董明珠的“雄心”,更可以看到她对中国智能家居的前沿思考。

  另一则消息也很容易引起歧义,也正是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董明珠主持了格力大松IH电饭煲的新闻发布会,是的,董明珠很多次提及的“国人到日本疯抢电饭煲”,又有了新的剧情。

  格力布局生活家电,已经有了一些年头,其中不少产品的市场占有量已经达到全国前列。格力电饭煲经过多年的研发,具备了多项核心技术,试验结果非常理想,甚至可以比拼日本产品。家电制造企业多元化是大势所趋,单一产品很难维持高增长,借助格力已有的技术、研发和管理体系,向生活家电扩展,是格力今后的战略方向之一。

  只不过,这些对中国制造业有所启发的实例,往往容易成为舆论津津有味热议的“段子”。其实,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很容易解构了董明珠之于中国制造所具有的真正意义。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认真“对待”董明珠?

  可以说,董明珠是中国制造的见证人。不少企业起家,依靠的都是贴牌生产,赚取微利,市场却是一场残酷的价格商战。大大小小的空调企业来了,又迅速消失,有人做大了,也来了外资,到底是卖给外资,还是自我坚守,也曾是格力面临的艰难选择,卖了是可观的现实利益,坚守是一份未知的辛酸和艰难探索。技术升级换代,国外的三流技术,到了国内,仍是领先,面对抉择,有的企业迷失了,有的则又踏上自主研发新路程,迷失的退出了历史舞台,活下来的虽然不易,却是又一个春天。

  见证中国制造三十年,是董明珠个人的巨大财富之一,也是她所能带给中国制造的财富。她对中国制造的思考,是来自一线的,底层的,接地气的。多年以前,董明珠在格力就一直坚持工匠精神,借鉴工业4.0倡导升级转型,而这些都是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内容。

  在全国两会期间,董明珠也多次谈到对供给侧改革的看法。她说,要实现供给侧的改革落地,首先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专利保护,让供给侧能够安心于技术研发,不必担心山寨和抄袭,设计和制造更好的国货精品;二是支持国货,使国货脱离低质低价的形象怪圈,打造真正的国货品牌。

  无论专利保护,还是高质量的国货品牌,最终目的只有一个,从供给端满足市场最需要的产品。产品质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高质量的产品必须要是市场最需要的。所以,董明珠进一步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简单的落后产能的淘汰,更多的是每个企业家要在改革中敢于站出来承担责任,一定要勇于进行技术创新或者说企业文化创新,能够真正做到满足市场的需求。

  董明珠对供给侧的改革,无不浸润了她多年来对中国制造业的理解。以怎样的姿态看董明珠,大体也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成熟度吧。

相关文章